【科技日报】“破四唯”立新标 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日期:2024-03-11 来源:科技日报数字报

新入所的研究人员6年内无需接受任何考核,工资为年薪制,不数文章、不看影响因子、不看经费数量,还配备充足的启动经费和团队支持……2018年,正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的郭尔佳,在美国物理年会上听了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招聘宣讲后,当即决定回国到该所工作。

“这些政策让我非常安心,再加上物理所良好的硬件条件,大部分实验都可以在所内完成,这都很吸引我。”谈及自己在科研初期、上升期赶上的“好政策”,去年刚晋升为研究员的郭尔佳赞不绝口。
2022年9月,科技部会同教育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作为试点单位之一,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加快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成为“郭尔佳”。
“破四唯”破的是“唯”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着力破除“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以往,我们的评价体系过分强调论文、职称、学历、奖项,使人才评价走向极端化、片面化;‘破四唯’就是要改变这种极端化的倾向,破的是‘唯’,而不是‘一棒子打死’、完全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说,如果想当然地认为论文、学历、职称和奖项在评价体系中不起任何作用,那就是矫枉过正了。
童金南的说法得到了郭尔佳的认同。
“虽然我们不数论文数量,但这些指标也是评价的内容之一,只是不唯论文。”郭尔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在考核中更看重的是,研究人员能否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强调科研成果质量和价值,即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如何,要与国际同行比较、角力。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石长慧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科技界形成了“破四唯”立新标的广泛共识。科技人才评价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理念也深入人心,这对探索形成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具有积极的影响。
破立并举难在立新标
清理“四唯”专项行动进入第六个年头,“破四唯”话题热度不减。
“破除唯论文的难点,一方面在于科研人员的实际贡献难以准确评价,另一方面同行评议相对主观,这两个因素都会导致评价结果容易引发争议。”石长慧指出。
那么,“破四唯”该以怎样的方式推进?在童金南看来,“破四唯”应该与立新标并举,立新标就是探索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的新标准、新方式、新机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对此,石长慧持相同观点。但他坦言,在短时间内确立合适的新标并非易事,“如果‘破’得过快过大,会引起科研人员反对,改革阻力大。”与此同时,新标的确立还应充分考量国际形势、政府政策和科研机构自身发展水平的变化,并广泛征求科研人员意见。
在地学领域深耕近40年的童金南,经常以专家的身份参加国家级或省级的项目评审。
他同样提到,破除唯论文最难的是立新标,究竟用什么标准进行评价。童金南举例说,基础研究领域评价成果,最好的体现就是论文和奖项,“但如果不看论文了,年轻人很容易失去努力方向。”
推进“三评”改革联动
谈及改革科技人才评价制度中推行的代表性成果评价,石长慧认为,不仅要有好的科研成果,还要有能准确、公正评价代表性成果的同行专家,二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发展水平不一,推进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的具体方法不宜‘一刀切’。”
但推进代表作制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只有一个人有代表作,当然很容易评。但大家都有代表作,并且代表作发表的层次都差不多,就很难评价谁强谁弱。”童金南直言。
对此,石长慧建议,在科研项目评审和人才计划遴选时,注重考察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承担和完成情况,适当降低论文在评审中的权重,进一步扩大并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选人用人自主权。同时,推进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三评”改革联动,特别是通过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引导科研机构根据国家要求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从我的经历来看,青年科研人员要有一个相对长远的科研规划,去做一些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尝试一些全新的研究方向。”郭尔佳说道。